5月16日,应化学化工学院、生态环境相关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甘肃省生物电化学与环境分析重点实验室、甘肃省电化学技术与纳米器件工程实验室和科技处的邀请,复旦大学施章杰教授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并作了题为“Direct Transformations of Unreactive Chemical Bonds”的学术报告。我院师生16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报告中,施章杰教授从Classical Cross Couplings反应开始,介绍了如何通过新的偶联反应来替代Classical Cross Couplings反应中卤化物,从而避免卤化物的环境污染。在报告中,施教授详细介绍了他的研究团队从简单的原料开始,通过催化剂的转化,实现了对C-O键、C-H键的活化。并对反应催化剂进行了拓展,解决了反应选择性等关键问题,达到了替代卤化物进行偶联反应的目的。整场报告会精彩纷呈、深入浅出,让在场的师生受益匪浅。
报告会结束后,施章杰教授与学院教师和学生进行了交流讨论。
【报告人简介】
施章杰,1996年本科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2001年博士毕业 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导师:麻生明院士)。2001至2004年,分别在美国哈佛大学化学系和芝加哥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导师:Gregory Verdine教授和Chuan He教授)。2004年底作为副教授和学术带头人受聘于北京大学,2008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17年初开始在复旦大学开展工作。
施章杰教授主要从事惰性化学键和小分子活化研究,迄今为止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50余篇,他引超过11000次,为2014、2015和2016年度Thomson Reuters高引用化学家。2009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12年获聘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2015年获聘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016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曾获得2007年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11年Tetrahedron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13年OMCOS Award(IUPAC)、2014年Mr. and Mrs. Sun Chan Memorial Award、2015年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奖励。
甘公网安备62010502000864号 陇ICP备170004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