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化学专业(2018级以及后学生适用)

【发布单位: 发布时间:2019-06-05 浏览量:831

西北师范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化学专业(2018级以及后学生适用)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深厚文化底蕴、较高科学素养及坚实化学基本理论和熟练实验技能的专业人才,能够胜任高等和中等学校化学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能在化工、材料、能源、医药开发、环境监测和军工等部门从事技术开发和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以及适应经济建设需要的、身心健康的化学专业人才。

要求学生主要学习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与方法。通过专业理论课学习、实验训练和选修课学习,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以及化学工程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

3)了解化学前沿学科的理论、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4)外语水平达到规定标准,掌握中外文资料查寻与检索,以及从网络等各种技术媒体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5)具有一定的综合应用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应用开发研究及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6)熟悉教育法规,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化学教学及研究的基本能力及应用现代教育手段教学的技能。

7)了解化学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法。

二、学制与学分要求

1.学制

标准学制为4年,学生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

2.学分要求

学生至少应修满149.5学分方可毕业。其中:必修126学分,选修23.5学分;课堂教学108.5学分,实践教学41学分。

学校平台课程中,学生应修满74.5学分,其中:必修55学分,选修19.5学分;课堂教学61.5学分,实践活动13学分。

学院平台课程中,学生应修满2学分,其中:必修2学分;课堂教学2学分。

专业平台课程中,学生应修满73学分,其中:必修69学分,选修4学分;课堂教学45学分,实践教学24学分,素质拓展与实践创新4学分。

具体课程与学分详见本计划的课程设置部分。

三、主干学科

化学。

四、主要课程

1、核心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包含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包含结构化学)、化学工程基础。

2、必修课程:高等数学(包含线性代数及概率论)、普通物理、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普通物理实验、化学化工专业英语、化学化工信息与文献检索。

五、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六、教学活动时间安排

每学年设置2个学期,共40周,其中教学时间36周(每学期18周),考试时间4周(每学期2周)。

七、课程结构比例

课堂教学共108.5学分,占毕业总学分的72.6%;实践教学(含素质拓展与实践创新学分)41学分,占毕业总学分的27.4%

1.课堂教学

课程分类

学校平台课程

学院平台课程

专业平台课程

总学时、总学分

必修

选修

必修

选修

必修

选修

必修

选修

合计

学时数

922

396

54

0

1458

72

2434

468

2902

%

31.8%

13.6%

1.9%

0%

50.5%

2.5%

83.9%

16.1%

100%

学分数

55

19.5

2

0

69

4

126

23.5

149.5

%

36.8%

13%

1.3%

0%

46.1%

2.7%

84.3%

15.7%

100%

2.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共37学分,其中课堂实验23学分,教育实习8学分,学年论文1学分,毕业论文(设计)5学分。

3.素质拓展与实践创新

素质拓展与实践创新共4学分,其中学术科技实践2学分,学科竞赛1学分,社会实践1学分。

八、周学时分配表

学  期

周学时

26+4

25+5

24+4

32+7

17+3

17+4

4

0

九、课程设置

(一)学校平台课程(普通教育课程)

1.公共基础教育课程模块

1)思想政治理论与军事训练课程模块(学生须在本模块中完成18学分必修课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

类型

总学时

学时

开课

学期

学分

考核

方式

备注

合计

网络课程

专题讲座

社会实践






3100020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必修

54

36

14

4

3

2

3

考试


3100021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必修

54

36

14

4

3

1

3

考试


3100021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必修

108

54

36

18

6

4

6

考试


31000201

形势与政策

必修

专题辅导、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等四学年均开

2

考查


31000206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任选

36




2

56

2

考查

列入通识教育类课

3100021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必修

36

18

14

4

2

2

2

考试

前半学期

31000208

军事理论

必修

36

30

4

2

2

2

2

考试

后半学期


军事训练

必修

2周(根据学校实际安排进行)



不计学分

本模块课程共20学分,其中,必修18学分,任选2学分,课堂教学16学分,实践教学4学分。

2)大学外语课程模块(学生须在本模块中,完成12学分必修课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

类型

总学时

学时

开课学期

学分

考核

方式

备注

合计

讲授

实践

52000101

大学英语Ⅰ

必修

54

54


3

1

3

考试

大学俄语、大学日语根据特殊专业需求开设。

52000102

大学英语Ⅱ

必修

54

54


3

2

3

考试

52000103

大学英语Ⅲ

必修

54

54


3

3

3

考试

52000104

大学英语Ⅳ

必修

54

54


3

4

3

考试

3)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学生须在本模块中完成4学分必修课程并通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

类型

总学时

学时

开课学期

学分

考核

方式

备注

合计

讲授

实践

43000101

大学体育Ⅰ

必修

36


36

2

1

1

考试

(体育综合)

43000102

大学体育Ⅱ

必修

36


36

2

2

1

考试

(体育综合)

43000103

大学体育Ⅲ

必修

36


36

2

3

1

考试

(体育选项)

43000104

大学体育Ⅳ

必修

36


36

2

4

1

考试

(体育选项)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必修

自主锻炼,每学年测试一次


不计学分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学生自主锻炼为主,四年不断线,学校每学年集中组织一次测试,测试不合格者不能毕业。具体要求见《西北师范大学〈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试行)》。

4)计算机应用课程模块(学生须在本模块中完成2学分必修、2.5学分限选课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

类型

总学时

学时

开课学期

学分

考核

方式

备注

合计

讲授

实践

71000101

大学计算机

必修

72

36

36

2+2

1

2

考试

全校

71000201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理)

限选

90

54

36

3+2

2

2.5

考试

理工类

71000204

计算机应用技术

任选

参加我校组织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并获得合格证书

1

艺术体育类专业通过国家一级,其他专业通过国家二级

5)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程模块(学生须在本模块中完成2学分必修课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

类型

总学时

学时

开课学期

学分

考核

方式

备注

合计

讲授

实践







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

必修

20

10

10

2

1

1

考查



大学生就业指导

必修

20


10

10

2

6

1

考查


小计

2



2.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学生须在本模块中修读至少2个系列,完成15学分任选课程)。

课程系列

课程名称

课程

类型

总学时

学时

开课学期

学分

考核

方式

备注

合计

讲授

实践

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

大学语文

限选

36

36


2

1

2

考查

学生必须跨学科

门类选修

课程规格为1—2学分/门,18—36学时/门,每学期选课前公布




文明对话与国际视野

同上


考查


哲学智慧与批判思维

同上


考查


科技进步与创新精神

同上


考查


经济活动与社会管理

同上


考查


艺术品鉴与人文情怀

同上


考查


成长基础与创新创业

同上


考查


从师能力与教师素养

同上


考查

师范类专业学生必须至少修读本系列3学分课程

小计

10



《大学语文》课程,文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传媒学院、旅游学院各专业学生可不修读外,其他专业学生必须修读。

3.教师教育课程模块

1)必修课模块(学生须修读本模块9学分的必修课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

类型

总学时

学时

开课学期

学分

考核

方式

备注

合计

讲授

实践

41003101

教育学概论

必修

54

混合式教学

3

3

2

考试


41003102

发展与学习心理学

必修

54

混合式教学

3

3

2

考试


41003103

教育研究方法基础

必修

36

混合式教学

3

4

1

考试


41003104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必修

18

混合式教学

3

4

1

考试

9周排课

42003105

信息化教学

必修

54

混合式教学


5

1.5

考试


42003106

信息化教学环境应用

必修

54

混合式教学


4

1.5

考试


小计


270




9



2)学科限选课程模块(学生须修读本模块5学分的学科限选课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

类型

总学时

学时

开课学期

学分

考核

方式

备注

合计

讲授

实践

41003201

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限选

36

36


2

5

2

考试


41003202

化学课程与教学(实验)设计

限选

72

36

36

4

6

3

考试


小计


108

72

36



5



 (3)任选课程模块(师范类专业学生须至少修读学校平台“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中“教师素养与从师能力”课程系列3学分课程)

 本课程模块具体包括儿童发展与学习、中学教育基础、中学学科教育与活动指导、心理健康与道德教育、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5个系列,师范类专业学生必须至少修读本模块3学分课程,不能用修读其它课程的学分代替,学生选课时可从教务处网站查询。

4)实践类课程模块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

类型

总学时

学时

开课学期

学分

考核

方式

备注

合计

讲授

实践

41003109

教育见习

必修

2-6




2-6


考查


41003110

教育实习

必修

10- 16



4

67

8

考查



教师专业能力培养训练

必修

162




1-6


考查

证书制

小计


18+162





8



注:“教师专业能力培养训练”含普通话与教师口语表达、板书与规范汉字书写、课堂教学设计与组织、班级活动组织与管理、教学课件制作、信息化教学等6个模块,学生每个学期参加1个模块训练,实行证书制,不计学分。

师范类专业学生必须修读,共25学分。必修17学分,选修8学分(其中限选5学分;任选3学分计入全校通识教育任选学分)。课堂教学16学分,实践教学9学分。根据《西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课程方案及修读规定(2017修订)》执行。

以上所列学校平台课程的学分修读要求如下:

师范类专业:学校平台课程中,学生应修满74..5学分,其中:必修55学分,选修19.5学分;课堂教学61.5学分,实践活动13学分。

(二)学院平台课程(学科基础课程)

学科必修课程模块(学生须在本模块中完成2学分必修课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

类型

总学时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学分

考核

方式

备注

合计

讲授

实验

实践




73001401

专业英语

必修

54

54







3




2

考试


小    计

54

54







3




2



以上所列学院平台课程的学分修读要求如下:

必修2学分,共计2学分。其中课堂教学2学分。

(三)专业平台课程

1.专业必修课程模块(学生须在本模块中完成42学分必修课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

类型

总学时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学分

考核

方式

备注

合计

讲授

实验

实践




73012401

专业导引课

必修

18

18



2








1

考查

9

73012403

高等数学Ⅰ

必修

72

72



4








3

考试


73012404

高等数学Ⅱ

必修

54

54




3







2

考试


73012405

线性代数及概率论

必修

54

54





3






2

考试


73012406

普通物理Ⅰ

必修

54

54





3






2

考试


73012407

普通物理Ⅱ

必修

54

54






3





2

考试


73012410

无机化学Ⅰ

必修

72

72



4








3

考试


73012411

无机化学Ⅱ

必修

54

54




3







3

考试


73012412

分析化学

必修

72

72




4







3

考试


73012413

有机化学Ⅰ

必修

72

72





4






3

考试


73012414

有机化学Ⅱ

必修

72

72






4





3

考试


73012415

仪器分析

必修

54

54





3






3

考试


73012416

物理化学Ⅰ

必修

72

72






4





3

考试


73012417

物理化学Ⅱ

必修

54

54







3




2

考试


73012418

结构化学

必修

72

72







4




3

考试


73012419

化学工程基础

必修

54

54








3



2

考试


73012420

信息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

必修

54

36


18

2+1








2

考试


小    计

1026

1008


18

12+1

10

13

11

7

5



42



2.专业限选课程模块(专业方向分流课程模块)(学生须在本模块中选定1个方向,完成该方向2学分限选课程)

1)提高方向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

类型

总学时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学分

考核

方式





合计

讲授

实验

实践




73012501

高等无机化学

限选

36

36





2






2

考试


73012502

高等有机化学

限选

36

36







2




2

考试


73012503

配位化学

限选

36

36








2



2

考试


73012504

电化学基础与应用

限选

36

36








2



2

考试


73012515

中学校长论坛

限选

18

18








1



1


外聘专家学术讲座

小    计

144

144





2


2

4



9



2)应用方向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

类型

总学时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学分

考核

方式





合计

讲授

实验

实践




73012510

无机合成化学

限选

36

36






2





2

考试


73012511

现代分离分析技术

限选

36

36





2






2

考试


73012512

有机合成化学

限选

36

36







2




2

考试


73012513

催化化学

限选

36

36








2



2

考试


小    计

144

144





2

2

2

2



8



3.专业任选课程模块(学生须在本模块中至少完成2学分任选课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

类型

总学时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学分

考核

方式

备注



合计

讲授

实验

实践










73012601

化学计量学

任选

36

36








2



2

考查

2年一次

73012602

电分析化学

任选

36

36







2




2

考查


73012603

量子化学导论

任选

36

36









4


2

考查

10

73012604

无机生物化学

任选

36

36








2



2

考查


73012605

不对称有机合成

任选

36

36









4


2

考查

10



73012606

超分子化学

任选

36

36






2





2

考查




73012610

精细化学品化学

任选

36

36






2





2

考查




73012611

生物化学

任选

36

36







2




2

考查




73012612

波谱分析导论

任选

36

36








2



2

考查




73012613

纳米材料学

任选

36

36





2






2

考试




73012614

环境化学

任选

36

36






2





2

考试




73012615

高分子化学导论

任选

36

36









4


2

考试

10



73012616

胶体与表面化学

任选

36

36








4



2

考查

前十周



73012617

学科前沿课

任选

18

18








2



1

考查

外请专家专

题学术讲座



小    计

468

468





2

6

4

13

12


28





4.实践教学模块(学生须在本模块中完成23必修学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

类型

总学时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学分

考核

方式

备注

合计

讲授

实验

实践




73012408

普通物理实验Ⅰ

必修

18


18




+1






1

考试


73012409

普通物理实验Ⅱ

必修

18


18





+1





1

考试


73012442

无机化学实验Ⅰ

必修

54


54


+3








2

考试


73012443

无机化学实验Ⅱ

必修

54


54



+3







2

考试


73012444

分析化学实验

必修

54


54




+3






2

考试


73012446

仪器分析实验

必修

54


54





+3





2

考试


73012447

有机化学实验Ⅰ

必修

54


54





+3





2

考试


73012448

有机化学实验Ⅱ

必修

54


54






+3




2

考试


73012449

物理化学实验

必修

72


72







+4



3

考试


73012451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必修

54


54







+3



2

考试


73012441

学年论文

必修





5—6学期(或第4-5期)

1



73012450

毕业论文(设计)

必修





7—8学期(或6-8学期)

5

答辩


小    计

432


432


+3

+3

+4

+7

+3

+4



23



学年论文要求学生结合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开展研究性学习,加强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探讨与研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掌握论文资料的收集、整理与运用,以及论文写作的基本程序与规范。通过学年论文,为进一步进行专业学习、开展科学研究创造条件,并为毕业论文(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年论文一般应从第5学期(或第4期)开始进行,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寒假、暑假进行调研、撰写,第7学期(或第6期)开学后完成。

毕业论文(设计)一般应在第7学期(或第6期)开学初安排学生进行选题,以使学生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及利用专业实习时间收集资料、开展调研。毕业论文(设计)的开题环节应在第7学期(或第6期)完成,研究、设计、撰写环节在第78学期(或6-8学期)进行,答辩于第四学年第二学期5月上旬结束。

5.素质拓展与实践创新(学生须在本模块中完成4学分)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总学时

开设学期和周学时

学分

考核

方式

备注

合计

讲授

实验

实践





学术科技实践

必选





1—6学期

2




学科竞赛

必选





1—6学期

1




社会实践

必选





1—6学期

1



小    计






4



以上所列专业平台课程的学分修读要求如下:

必修69学分,限选2学分,任选2学分,共计3学分。其中课堂教学45学分,实践教学24学分,素质拓展与实践创新4学分。

十、辅修专科、辅修本科与辅修学士学位

为适应学生个性差异和不同志趣,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发挥学生个性特长,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学校实施多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保证修读主修专业的同时,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以下修读层次:辅修专科、辅修本科、辅修学士学位。

1.辅修专科

应修读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学院平台课程和专业平台课程中规定的必修课,获得不低于30学分的辅修课程学分,在取得主修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后,可发给辅修专科专业毕业证书。

辅修本专业专科的学生应当修读以下必修课程:

学院平台课程:化学化工专业英语、化学化工信息检索。共计4学分。

专业平台课程:无机化学I、无机化学II、分析化学、有机化学I、有机化学II、物理化学I、物理化学II、无机化学实验I、无机化学实验II、分析化学实验。共计26学分。

2.辅修本科

应修读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学院平台课程和专业平台课程中规定的必修课,并修读一定数量的选修课,获得不低于60学分的辅修课程学分,其中必修课程不低于45学分,在取得主修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后,可发给辅修本科专业毕业证书。

辅修本专业本科的学生应当修读以下必修课程:

学院平台课程:化学化工专业英语、化学化工信息检索。共计4学分。

 专业平台课程:无机化学I、无机化学II、分析化学、有机化学I、有机化学II、物理化学I、物理化学II、结构化学、仪器分析、化学工程基础、无机化学实验I、无机化学实验II、分析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有机化学实验I、有机化学实验II、物理化学实验。共计41学分。

另外,还须在本人才培养方案的学院、专业平台中修读15学分其它课程。

3.辅修学士学位

在修读完成辅修本科专业课程学分的基础上,完成辅修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见习实习、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达到学位授予条件,且辅修专业与主修专业分属于不同学科门类,则在取得主修专业学士学位证书后,可授予辅修学士学位。

4.有关规定

主修专业与辅修专业相同的课程,或者主修专业课程教学要求高于辅修专业的,经相关学院认定,可用主修专业课程代替辅修专业课程,不必重复修读。

学生因多种原因终止辅修后,辅修期间所修读的辅修专业课程学分可转为主修专业的任选课学分。

十一、课程简介

化学专业课程简介

一、学院平台课程模块


课程编号:73001401化学专业英语(English of Chemistry)

课程类型:学院平台,必修课

周学时:3学时,总学时54学时

内容提要:本书内容选自近年来美国、英国最新出版的大学化学和化工专业教学用书、其它相关正规出版物及IUPAC(国际纯粹化学和应用化学联合会)化学命名法。选材范围广,词汇较全面。内容涉及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金属有机化学、化学热力学、高分子化学、杂环化学、不对称合成及实验等。文章内容丰富,语言难度适中,编排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每课除正文外,还附有词汇、词组和练习题。此外,书后还附有英语常用词头和词尾、化学化工常用英文缩写与符号、总词汇表,便于读者查阅和自学。

先修课程: 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教材:《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杨定乔,龙玉华,王升富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参考书目:

[1]《化学化工专业英语》,董坚,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2]《化学专业英语》,汪辉亮,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二、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教育课程)

1、专业必修课程模块

课程编号:73012403高等数学I (Advanced Mathematics I)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

周学时:4学时,总学时:72学时

内容提要:本课程是理科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它是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质量专门人才服务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1.函数与极限;2.一元函数微积分学;3.向量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取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先修课程:

教材:《高等数学》,上册,同济数学系,高教出版社,2007年,第四版

参考书目:

[1]《大学数学——微积分1》,萧树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月,第二版

[2]《大学数学——微积分2》,萧树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月,第二版

[3]《工科数学分析基础》上册,马知恩,王绵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

[4]《工科数学分析基础释疑解难》,魏战线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


课程编号:73012404 高等数学II (Advanced Mathematics II)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

周学时:3学时,总学时:54学时

内容提要:高等数学Ⅱ是化学工科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它是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质量专门人才服务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1.多元函数微积分学;2.无穷级数(包括傅立叶级数)3.常微分方程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取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I

教材:《高等数学》,下册,同济数学系,高教出版社,2007年,第四版

参考书目:

[1]《大学数学——多元微积分及其应用》,萧树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

[2]《工科数学分析基础》下册,马知恩,王绵森,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

[3]《工科数学分析基础释疑解难》,魏战线,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


课程编号:73012405线性代数与概率论(Linear Algebra & Probability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

周学时:3学时,总学时:54学时

内容提要:线性代数是代数学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线性代数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及相关课程打好基础。掌握线性代数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包括行列式、矩阵及其运算、矩阵的初等变换与线性方程组、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相似矩阵及二次型等概念、性质与计算。

    概率论内容包括:事件与概率、随机变量、数字特征与特征函数、极限定理等。本书是作者多年教学工作经验的总结,内容丰富,深入浅出,论述严谨,每一节后都有习题,书末附有部分习题答案,有助于读者理解书中内容,第二版对第一版中的文字叙述,公式编排等作了改进,内容也作了更新,并重新审定了习题,使本书更具适用性。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Ⅰ、高等数学Ⅱ

教材:《工程数学-线性代数》,同济数学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月,第四版

     《概率论》,杨振明编,科学出版社,2008

参考书目:

[1]《线性代数》,居余马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9月,第二版

[2]《线性代数附册学习辅导与习题选解》,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3]《概率论》,李勇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课程编号:73012406普通物理IGeneral Physics I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

周学时:3学时,总学时:54学时

内容提要: 《普通物理学(上册)(6)》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级教材,是在程守洙、江之永主编的《普通物理学》(第五版)的基础上,参照教育部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新制定的《理工科非物理类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修订而成的,书中涵盖了基本要求中所有的核心内容,并精选了相当数量的拓展内容。《普通物理学(上册)(6)》在修订过程中继承了原书的特色,尽量做到选材精当,论述严谨,行文简明,对经典物理内容进行了精简和深化,增强现代的观点币信息,对近代物理内容进行了精选和普化,加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并适当介绍现代工程技术的新发展和新动态。《普通物理学 (6)》分为上、下两册,上册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下册包括振动、波动、光学和量子物理,下册包括振动、波动、光学和量子物理。配套的有网络课程、电子教案、习题分析与解答、思考题分析与拓展、学习指导书等资料。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Ⅰ、高等数学Ⅱ

教材:《普通物理学》上、下册,程守洙、江之永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月,第六版

参考书目:

[1]《新编基础物理学》上、下册, 王少杰,科学出版社,20091月,第一版

[2]《大学物理》,朱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1月,第二版

[3]《物理学》上、下册,刘克哲、张承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月,第三版


课程编号:73012407普通物理IIGeneral Physics II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

周学时:3学时,总学时:54学时

内容提要: 《普通物理学(上册)(6)》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级教材,是在程守洙、江之永主编的《普通物理学》(第五版)的基础上,参照教育部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新制定的《理工科非物理类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修订而成的,书中涵盖了基本要求中所有的核心内容,并精选了相当数量的拓展内容。《普通物理学(上册)(6)》在修订过程中继承了原书的特色,尽量做到选材精当,论述严谨,行文简明,对经典物理内容进行了精简和深化,增强现代的观点币信息,对近代物理内容进行了精选和普化,加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并适当介绍现代工程技术的新发展和新动态。《普通物理学 (6)》分为上、下两册,上册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下册包括振动、波动、光学和量子物理,下册包括振动、波动、光学和量子物理。配套的有网络课程、电子教案、习题分析与解答、思考题分析与拓展、学习指导书等资料。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Ⅰ、高等数学Ⅱ

教材:《普通物理学》上、下册,程守洙、江之永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月,第六版

参考书目:

[1]《新编基础物理学》上、下册, 王少杰,科学出版社,20091月,第一版

[2]《大学物理》,朱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1月,第二版

[3]《物理学》上、下册,刘克哲、张承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月,第三版


课程编号:73012408普通物理实验IExperiments of General Physics I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

周学时:1学时,总学时:18学时

内容提要:本书分为上下册。上册内容分为两编,第一编“物理实验基础知识”,内容涵盖绪论、测量及不确定度、有效数字、物理实验常用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物理实验常用技术与方法、物理实验常用基本仪器等,第二编是26个基础性实验,书后附有一些物理常数的参考值。下册为第三编,内容涵盖设计与研究性实验相关知识概述、29个综合性实验、33个设计与研究性实验及课程论文的写作与答辩相关知识。考虑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层次性,各层次实验项目采用不同形式编写。基础性实验,采用传统的实验教材编写形式;综合性实验,采用新的编写形式,每个项目包含引言、实验、问题三部分;设计研究性实验,只写出实验目的、提供的实验器材、要掌握的物理知识、要完成的主要实验内容及参考文献等,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

先修课程:普通物理学I,普通物理学II

教材:《普通物理实验》上、下册,陈晓莉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参考书目:

[1]《普通物理实验》上、下册,高允锋等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2

[2]《普通物理实验教程》,肖明,肖飞主编,科学出版社,2011


课程编号:73012409普通物理实验IIExperiments of General Physics II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

周学时:1学时,总学时:18学时

内容提要:下册内容涵盖设计与研究性实验相关知识概述、29个综合性实验、33个设计与研究性实验及课程论文的写作与答辩相关知识。考虑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层次性,各层次实验项目采用不同形式编写。基础性实验,采用传统的实验教材编写形式;综合性实验,采用新的编写形式,每个项目包含引言、实验、问题三部分;设计研究性实验,只写出实验目的、提供的实验器材、要掌握的物理知识、要完成的主要实验内容及参考文献等,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

先修课程:普通物理学I,普通物理学II

教材:《普通物理实验》上、下册,陈晓莉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参考书目:

[1]《普通物理实验》上、下册,高允锋等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2

[2]《普通物理实验教程》,肖明,肖飞主编,科学出版社,2011


课程编号:73012410无机化学Ⅰ(Inorganic Chemistry)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课

周学时:4学时,总学时72学时

内容提要:《无机化学》涵盖教育部化学与化工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化学专业教学基本内容”中无机化学所能涉及的有关内容,共24章,分上、下两册。上册讲述化学基本原理,主要内容为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基础,弱电解质解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和配位平衡以及配合物基础知识。下册讲述元素及其化合物,结合上册的基础理论主要讨论其存在、制备、合成与生产、性质与用途,并对化合物的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加以适当的总结。本书在内容的选取和安排上注意了与中学课程内容的衔接,同时也注意与后续课程的接续与分工。为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无机化学的重要性,在每章的最后介绍了与该章内容密切相关的材料、工业应用实例或发展趋势。

先修课程:

教材:《无机化学(上)》, 陈亚光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参考书目:

[1]《无机化学》,章伟光编,科学出版社,2011

[2]《无机化学》,古国榜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课程编号:73012411 无机化学Ⅱ(Inorganic Chemistry)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课

周学时:3学时,总学时54学时

内容提要:《无机化学》涵盖教育部化学与化工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化学专业教学基本内容”中无机化学所能涉及的有关内容,共24章,分上、下两册。上册讲述化学基本原理,主要内容为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基础,弱电解质解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和配位平衡以及配合物基础知识。下册讲述元素及其化合物,结合上册的基础理论主要讨论其存在、制备、合成与生产、性质与用途,并对化合物的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加以适当的总结。本书在内容的选取和安排上注意了与中学课程内容的衔接,同时也注意与后续课程的接续与分工。为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无机化学的重要性,在每章的最后介绍了与该章内容密切相关的材料、工业应用实例或发展趋势。

先修课程:

教材:《无机化学(上)》, 陈亚光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参考书目:

[1]《无机化学》,章伟光编,科学出版社,2011

[2]《无机化学》,古国榜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课程编号:73012412分析化学(Analytical Chemistry)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课

周学时:4学时,总学时72学时

内容提要:《分析化学》(第五版)上册是在《分析化学))(第四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系《分析化学》(第五版)系列教材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百门精品课程教材之一。全书包括十一章:分析化学概论、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分析化学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酸碱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和滴定分析总结、重量分析法、吸光光度法、分析化学中的分离富集原理与方法。每章末附有思考题和习题及参考答案。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

教材:《分析化学(上、下)》, 武汉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五版

参考书目:

[1]《分析化学》,曾元儿编,科学出版社,2007

[2]《分析化学》,马长华等编,科学出版社,2006


课程编号:73012413 有机化学I(Organic Chemistry)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课

周学时:4学时,总学时72学时

内容提要:全书分上、下两册,仍按官能团体系分三部分叙述:第一部分为烃类;第二部分为烃的衍生物;第三部分为专论,主要叙述天然和生物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学(上第5)》删减了部分内容,个别章节进行了精简、调整和合并,增加了新的反应、学科的新成就和环保知识;增加了“知识拓展”部分,扩大了知识面;突出基础学科教学和师范教学的特点,重新编写并核实了习题,以方便教与学。本书附学习光盘,其内容丰富,包括了电子教案、主要有机物的结构模型、原子的振动模式、反应机理及光谱图、化学家小传和ChemOffice使用教程。本书可供高等师范院校化学专业作教材使用,也可供其他各类院校相关专业选用。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

教材:《有机化学》(上、下册),李景宁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五版

参考书目:

[1]《基础有机化学》(上、下册),邢其毅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三版

[2]《有机化学》(上、下册),王积涛等编,南开出版社,2009年第三版


课程编号:73012414有机化学II(Organic Chemistry)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课

周学时:4学时,总学时72学时

内容提要:全书分上、下两册,仍按官能团体系分三部分叙述:第一部分为烃类;第二部分为烃的衍生物;第三部分为专论,主要叙述天然和生物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学(上第5)》删减了部分内容,个别章节进行了精简、调整和合并,增加了新的反应、学科的新成就和环保知识;增加了“知识拓展”部分,扩大了知识面;突出基础学科教学和师范教学的特点,重新编写并核实了习题,以方便教与学。本书附学习光盘,其内容丰富,包括了电子教案、主要有机物的结构模型、原子的振动模式、反应机理及光谱图、化学家小传和ChemOffice使用教程。本书可供高等师范院校化学专业作教材使用,也可供其他各类院校相关专业选用。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

教材:《有机化学》(上、下册),李景宁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五版

参考书目:

[1]《基础有机化学》(上、下册),邢其毅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三版

[2]《有机化学》(上、下册),王积涛等编,南开出版社,2009年第三版


课程编号:73012415 仪器分析(Instrumental Analysis)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课

周学时:3学时,总学时54学时

内容提要:《仪器分析》课程是化工专业的推荐选修课程之一。仪器分析是测定物质化学组成、状态、结构和进行科学研究及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是分析化学学科未来发展的方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质量意识都得到普遍加强,分析化学,特别是仪器分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对仪器分析这一领域有较全面的认识,基本掌握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构造、特点、及其应用,并了解仪器分析发展的新动向。即要求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初步具有根据分析目的、要求和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特点、应用范围,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选择适宜的分析方法与测定方法或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先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高等数学等

教材:《仪器分析》,朱明华,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

参考书目:

[1]《仪器分析》,赵藻藩 周性尧 张悟铭 赵文宽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及应用》,魏福祥主编,中国石化出版社


课程编号:73012416物理化学I(Physical Chemistry)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课

周学时:4学时,总学时72学时

内容提要:本书是在第四版的基础上,遵照教育部近期公布的化学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化学教学基本要求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增删。全书重点阐述了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同时考虑到不同读者的需要也适当介绍了一些与学科发展趋势有关的前沿内容。各章附有扩展阅读资料和参考书目,使教材更精练而又拓宽了教材的深度和广度。为便于读者巩固所学到的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同时也为了便于自学,书中编入了较多的例题,每章末分别有思考题和习题,书末附有习题答案。全书采用了以国际单位制(SI)单位为基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和国家标准(GB 3100-3102-93)所规定的符号。 全书分上、下两册出版,共14章。上册7章,内容有:气体,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化学平衡,相平衡和统计热力学基础。下册7章,内容有:化学动力学基础(一),化学动力学基础(二),电解质溶液,可逆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和应用,电解和极化,表面化学和胶体分散系统。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教材:《物理化学》(上、下册),傅献彩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年第五版

参考书目:

[1]《物理化学》,万洪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二版

[2]《物理化学》,肖衍繁编,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课程编号:73012417 物理化学II(Physical Chemistry)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课

周学时:3学时,总学时54学时

内容提要:本书是在第四版的基础上,遵照教育部近期公布的化学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化学教学基本要求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增删。全书重点阐述了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同时考虑到不同读者的需要也适当介绍了一些与学科发展趋势有关的前沿内容。各章附有扩展阅读资料和参考书目,使教材更精练而又拓宽了教材的深度和广度。为便于读者巩固所学到的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同时也为了便于自学,书中编入了较多的例题,每章末分别有思考题和习题,书末附有习题答案。全书采用了以国际单位制(SI)单位为基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和国家标准(GB 3100-3102-93)所规定的符号。 全书分上、下两册出版,共14章。上册7章,内容有:气体,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化学平衡,相平衡和统计热力学基础。下册7章,内容有:化学动力学基础(一),化学动力学基础(二),电解质溶液,可逆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和应用,电解和极化,表面化学和胶体分散系统。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教材:《物理化学》(上、下册),傅献彩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年第五版

参考书目:

[1]《物理化学》,万洪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二版

[2]《物理化学》,肖衍繁编,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课程编号:73012418  结构化学(Structural Chemistry)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课

周学时:4学时,总学时72学时

内容提要:《物质结构(第2版)》是根据1980年审订的高等师范院校化学专业用物质结构教学大纲编写的。考虑到1980年以来本学科的发展情况,在修订时对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即态叠加原理、用途日益广泛的群表示理论以及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原子簇和有机金属络合物作了深入浅出的入门性介绍并配合以丰富图表。《高等学校教材:物质结构(第2版)》共分五章,即量子力学基础和原子结构、共价键理论和分子结构、配位场理论和络合物结构、分子结构测定方法的原理及应用和晶体结构。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教材:《物质结构》,潘道铠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年第二版

参考书目:

[1]《结构化学》,厦门大学主编,科学出版社,2012年第二版

[2]《结构化学》,夏少武,夏树伟编,科学出版社,2012


课程编号:73012419化学工程基础 (Fundamental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课

周学时:3学时,总学时54学时

内容提要:化学工程是以物理学、化学、数学的原理为基础,研究化学工业生产中物质的转化,改变物质的组成、性质和状态的一门工科学科。化工传递过程和化学反应工程是支撑化学工程学的两大基石,前者是化工过程中的纯物理过程,后者是工业规模化学反应过程中物理过程与化学过程的综合。本教材通过各化工单元操作来反映化工传递过程基础理论的具体应用,以化学动力学理论和反应器理论来体现化学反应工程学特点,选择合成氨和石油化工工艺作为化工工艺学典例,构成了本教材的三大组成,以体现“三传一反加工艺”的内容主线。本教材着重突出了化工过程的工程特点,不仅适合于师范院校和综合院校的化学专业使用,也是化工专业理想的实用教材和参考教材。本教材旨在讲述化工过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本教材的学习,使学生对化学工程的工科特点有明确的认识,对化工生产过程中物理过程与化学过程密切联系的重要性有深入的理解。

先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高等数学,物理化学等。

教材:《化学工程基础》, 王永成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参考书目:

[1]《化学工程基础》,李德华,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

[2]《化学工程基础》,罗运柏,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课程编号:73012420 信息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 (Information  Retrieval and Scientific Writing)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课

周学时:2+1学时,总学时54学时(讲授2学时,实践1学时)

内容提要:主要介绍科技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科技图书、论文、专利等重要科技文献源及网络资源的检索方法,培养学生对科技信息的利用能力。重点培养学生通过网络迅速获得化学化工领域相关信息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科技论文的写作能力。为学生在后续课程学习、专业竞赛、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过程中检索与利用科技文献奠定坚实基础。

先修课程: 无机及分析化学

教材:《化学化工信息及网络资源的检索与利用》,王荣民,杜正银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年,第3

参考书目:

[1]《化学化工信息检索》,魏振枢,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年,第三版

[2]《新编化学化工信息检索》,孙济庆,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三版


课程编号:73012442 无机化学实验I (In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s I)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课

周学时:3学时,总学时54学时

内容提要:无机化学实验是化学本科专业第一门必修实验课,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对无机化学基本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掌握常见元素的重要单质和化合物的典型性质,熟悉实验室中某些无机物质的一般制备方法和某些常数的测定方法。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准确、细致地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和作出正确的结论,并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技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先修课程: 无

教材:《无机化学实验》 第三版 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等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参考书目:

[1]《化学基础实验》,李军,中国石化出版社,2011

[2]《化学基础实验》,董彦杰,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课程编号:73012443无机化学实验II (In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s II)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课

周学时:3学时,总学时54学时

内容提要:无机化学实验II是化学本科专业一门以无机制备为主实验课,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对无机化学基本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学习常见的不同类型的无机物的制备方法。学习和掌握无机实验中常用的结晶、重结晶、减压过滤、萃取、晶体培养、配合物制备、比色分析、无机物定性分析等实验技能。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准确、细致地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和作出正确的结论,并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技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I

教材:《无机物制备》,柴雅琴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参考书目:

[1]《无机化学实验》,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编,武汉大学出版社

[2]《无机化学实验》,古国榜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课程编号:73012444分析化学实验 (Analysis Chemistry Experiments )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课

周学时:3学时,总学时54学时

内容提要:分析化学实验通过定量分析实验基本操作训练,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规范化的操作技术,如分析天平的正确使用,滴定分析的基本操作及分光光度计的使用等,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加深对“量”的概念的认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内容主要分为定量分析基本操作实验及基础理论实验、综合实验及设计实验。包括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分光光度分析原理及分析测试方法的训练。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

教材:《分析化学实验(5)(上册)》,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参考书目:

[1] 《分析化学实验》(第四版),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

[2]《分析化学实验》,李楚芝,王桂芝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年,第三版


课程编号:73012446仪器分析实验 (Instrument Analysis Experiment)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课

周学时:3时,总学时54学时

内容提要:仪器分析实验课程学习的内容主要是测定物质化学组成、状态、结构的重要仪器分析方法,也是掌握现代分析化学最新实验技术知识的主要途径。由于物理学、电子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分析仪器的发展,分析化学已经由以化学分析为主的经典分析法向以仪器分析为主的现代分析法过渡;随着新材料、新器件、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数字图象技术和化学计量学等各方面的成果逐渐融入仪器分析方法,使用仪器分析技术获取物质定性、定量、形态、形貌、结构、微区等各方面信息的能力得到极大的增强,分析仪器的应用也逐渐扩展到许多相关学科中。《仪器分析实验》作为配套相关理论课开设的一门实验训练性实践教育课程是不可或缺的,它是化学类本科各专业学生必须修习的核心课程,学生们需要通过严格的实验技能操作训练彻底掌握相关知识和分析仪器使用技能。因此,《仪器分析实验》被列为面向化学各专业(本科)必修基础课程之一。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

教材:《仪器分析实验》,张剑荣、余晓东、屠一锋、方慧群编,科学出版社,2009

参考书目:

[1] 《仪器分析实验》,张剑荣,余小东,屠一峰,方惠群 编,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二版

[2] 《仪器分析实验》(修订版),柳仁民 主编,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13


课程编号:73012447有机化学实验I (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s I)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课

周学时:3学时,总学时54学时

内容提要:本课程以实验操作训练为主,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及实验规律,使学生掌握正确选择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提纯及分析鉴定的方法,加深对有机化学基本理论与概念的理解,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教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学生在实验中得到科学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在各方面都能得到较全面的训练。本课程包括十一个实验,实验一:仪器辨认和安全知识;实验二:正己烷和甲苯的常压蒸馏;实验三:乙酰乙酸乙酯和乙酸乙酯的减压蒸馏;实验四:有机化合物乙酰苯胺的重结晶;实验五:二苯甲酮和二苯甲醇的薄层色谱与柱色谱分离;实验六:环己烯的制备;实验七:三苯甲醇的制备;实验八:硼氢化钠还原二苯甲酮制备二苯甲醇;实验九:苯乙醚的制备;实验十:高锰酸钾氧化制备己二酸;实验十一:苯甲酸乙酯的制备。主要教学内容为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合成制备、产物分离鉴定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基本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各项操作,并在各项操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上制备常规有机化合物。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

教材:《有机化学实验讲义I》,西北师大化工学院有机教研组自编,2016

参考书目:

[1]阚毓铭等编《中药化学实验操作技术》,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88

[2]曾昭琼主编《有机化学实验》(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3]北京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实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课程编号:73012448有机化学实验II (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s II)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课

周学时:3学时,总学时54学时

内容提要:本课程是以《有机化学实验I》为基础,采用加强和深入的方法,设计了一些列合成步骤较多、操作较为繁琐,需要精心后处理的综合实验,旨在不断提高学生的有机合成能力,在此基础上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反思,从而达到操作与理论的互相印证和回归。本课程包括了十个实验。实验一:乙酰水杨酸的制备;实验二:2,4-二羟基苯乙酮的制备;实验三:苯亚甲基苯乙酮的制备;实验四:4-苯基-2-丁酮的制备;实验五:苯甲醛制备肉桂酸;实验六:茶叶中咖啡因的不同提取;实验七:乙酰苯胺的制备;实验八:甲基橙的合成(一)-苯胺的制备;实验八:甲基橙的合成(二)-对氨基苯磺酸的制备;实验八:甲基橙的合成(三)-甲基橙的制备。通过本课程的开设,期望学生能够对复杂化合物合成有较为充足的前期准备,能够使用科学的合成方法,后期产物的纯化、分析、鉴定的能力。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I

教材:《有机化学实验讲义II》,西北师大化工学院有机教研组自编,2016

参考书目:

[1]阚毓铭等编《中药化学实验操作技术》,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88

[2]曾昭琼主编《有机化学实验》(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3]北京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实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课程编号:73012449物理化学实验(Phys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s)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课

周学时:3学时,总学时54学时

内容提要:本课程以实验操作训练为主,采用三段式教学模式,即整个教学过程由理论知识课、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三个教学层次组成。每学年在开始实验操作课之前,安排若干学时的理论课,讲解内容包括绪论、本课程的教学计划、实验误差分析、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实验设计方法、实验报告及实验论文书写规则等,可以使学生对即将开展的物理化学实验有个较为全面的了解。第二阶段安排16个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实验,对学生进行实验方法和实际技能训练。实验内容包括热力学、电化学、化学动力学、表面化学与胶体化学等方面,包含了物理化学的重要实验方法和技术,这是每个学生都必须独立完成的实验,由此可使学生受到基本的训练;第三阶段为学生开设与实际应用关系密切、具有一定复杂性和综合程度的研究设计型实验,学生选做其中的若干个。通过这种多层次、全面系统的实验训练,可以使学生掌握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锻炼学生观察现象、正确记录数据和处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并初步训练学生根据所学原理设计实验,选择和使用仪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物理化学实验还可以使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加深对物理化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物理化学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从事科学研究的态度和作风。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教材:《物理化学实验》,复旦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参考书目:

[1]《理化测试Ⅱ》,杨武等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物理化学实验》,北京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教研室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专业限选课程模块

1)提高方向

课程编号:73012501高等无机化学(Advanced Inorganic Chemistry)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限选课

周学时:2学时,总学时36学时

内容提要:本书共七章,主要内容包括:群论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配位化合物、原子簇化合物、金属-金属多重键、金属有机化合物、典型固体的结构和性质、生物无机化学与超分子化学等。本书注重介绍无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同时也反映无机化学的新成就和新进展。本书可用做高年级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学习高等无机化学课程的教材。每章都配以一定量的习题,供读者对该章节的内容进行复习、总结。书后附有近年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生入学考试高等无机化学试题,可供报考博士研究生的同学参考。

先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高等数学等

教材:《高等无机化学》,卢爱茹,张联祥,张有明编,甘肃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

[1]《高等无机化学》,和玲,赵翔编,科学出版社


课程编号:73012502 高等有机化学(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限选课

周学时:2学时,总学时36学时

内容提要:通过分析有机分子结构,导出各类官能团化合物的主要性质,深化理解分子的整体与官能团之间的关系、化学反应的相互关系、有机物与无机物之间的关系、小分子与大分子及高分子之间的关系。

先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

教材:《高等有机化学》,恽魁宏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

[1]《高等有机化学/反应、机理与结构》,(美)史密斯,马奇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课程编号:73012503 配位化学(Coordination Chemistry)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限选课

周学时:2学时,总学时36学时

内容提要:配合物的异构现象和立体化学;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配合物的光谱、稳定性、及稳定常数测定。

先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

教材:《配位化学》,耿志远、宋玉民编,自编讲义

参考书目:

[1]《配位化学》,罗勤慧著,科学出版社


课程编号:73012504电化学基础与应用(Electrochemistry)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限选课

周学时:2学时,总学时36学时

内容提要:配合物研究中的电分析化学基本理论和方法,除了传统的伏安和极谱法外,详细介绍了电位分析法,其中包括了近年来化学计量学中出现的新方法。

先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

教材:《配合物电分析化学》,卢小泉 等编,中国石化出版社

参考书目:

[1]《电分析化学基础》,吴守国,袁倬斌著,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2)应用方向

课程编号:73012510无机合成化学(Inorganic Synthesis)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限选课

周学时:2学时,总学时36学时

内容提要:主要介绍常规经典合成方法、极端条件下(超高温、超高压、等离子体、溅射、激光等)的合成方法、软化学合成方法和特殊的合成方法(电化学合成、光化学合成、微波合成、生物合成等);就无机合成对象来说,讨论了典型无机材料(精细陶瓷材料、纳米粉体材料、非晶态材料、沸石分子筛催化材料等)的合成、典型无机化合物《配位化合物、金属有机化合物,金属簇合物,非化学计量比化合物,标记化合物)的合成及单晶生长等。

先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等

教材:《无机合成化学》,张克立,孙聚堂,袁良杰,冯传启编,武汉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

[1]《无机合成化学简明教程》,高胜利,陈三平著,科学出版社


课程编号:73012511 现代分离分析技术(Modern Separation and Analysis Techniques)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限选课

周学时:2学时,总学时36学时

内容提要:气、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样品分离分析、逆流色谱,超临界液体色谱。

先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等

教材:《现代分离方法与技术》,丁明玉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目:

[1]《现代分离技术》,尹芳华,钟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课程编号:73012512 有机合成化学(Organic Synthesis)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限选课

周学时:2学时,总学时36学时

内容提要:-碳单键,碳-碳双键的形成,成环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重排反应,有机金属试剂,有机合成设计。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

教材:《有机合成反应和设计》,陈继畴,王云普编,甘肃科技出版社

参考书目:

[1]《有机合成化学与路线设计(第2版)》,巨勇,席婵娟,赵国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课程编号:73012513 催化化学(Catalytic Chemistry)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限选课

周学时:2学时,总学时36学时

内容提要:本书以现代工业催化技术采用的催化剂和催化反应为起点,分析各种影响因素,逐步认识催化剂的作用和反应机理,达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目的。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

教材:《催化剂与催化作用》,王桂茹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参考书目:

[1]《催化剂基础及应用》,季生福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2]《催化材料导论》,韩巧凤,卑凤利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3、专业任选课程模块

课程编号:73012601 化学计量学(Chemometrics)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任选课

周学时:2学时,总学时36学时

内容提要:介绍误差处理和数据统计、回归分析、相关分析、最优化方法、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偏最小二乘方法、模式识别方法(包括人工神经网络)、结构分析、图谱库检索等。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高等数学等

教材:《化学计量学研究方法》,卢小泉等编,科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

[1]《化学计量学应用》,杜一平,潘铁英,张玉兰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课程编号:73012602 电分析化学(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任选课

周学时:2学时,总学时36学时

内容提要:配合物研究中的电分析化学基本理论和方法,除了传统的伏安和极谱法外,详细介绍了电位分析法,其中包括了近年来化学计量学中出现的新方法。

先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

教材:《配合物电分析化学》,卢小泉 等编,中国石化出版社

参考书目:

[1]《电分析化学基础》,吴守国,袁倬斌著,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课程编号:73012603  量子化学导论(Chemometrics)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任选课

周学时:4学时,总学时36学时

内容提要:量子力学基础、群论基础和分子轨道理论。

先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高等数学等

教材:《量子化学基础》,耿志远编(自编讲义)

参考书目:

[1]《量子化学基础》,杨照地,孙苗,苑丹丹 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课程编号:73012604  无机生物化学(Inorganic Biochemistry)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任选课

周学时:2学时,总学时36学时

内容提要:全书分为绪论、重要的生物配体、金属配合物与核酸的相互作用、生物无机化学体系中的配位化学原理、氧载体、生物氧化还原反应中的金属蛋白和金属酶、固氮作用及其化学模拟、光合作用及其化学模拟、催化水解反应的金属酶、生物体中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及其跨膜运送、环境生物无机化学、近代结构分析方法在生物无机化学中的应用以及应用生物无机化学的若干研究领域。

先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

教材:《生物无机化学导论(第三版)》,计亮年,毛宗万,黄锦汪著,科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

[1]《生物无机化学》,郭子建,孙为银编,科学出版社


课程编号:73012605不对称有机合成(Asymmetric Organic Synthesis)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任选课

周学时:2学时,总学时36学时

内容提要:本书分两个部分:第14章为基础部分,主要介绍与手性合成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工作方法,包括:获得光活性化合物的途径;测定手性化合物对映体纯度和绝对构型的方法。第515章为反应部分,分章介绍了手性合成的各个专题,包括:二烷基锌和其他亲核试剂对醛酮、亚胶的加成(56)Michael加成(7);偶联反应(8);环丙烷化(9);催化加氢(10);烯烃环氧化、双羟化和氨羟化(11)Diels-Alder反应(12);酶催化的不对称反应(13);手性合成在药物合成上的应用(14)和手性催化剂实用化研究进展(15)

先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

教材:《不对称合成》,林国强等著,科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

[1]《手性合成——不对称反应及其应用(第5版)》,林国强等著,科学出版社


课程编号:73012606超分子化学(Supramolecular Chemistry)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任选课

周学时:2学时,总学时36学时

内容提要:详细阐述了与超分子体系相关的概念、术语与命名,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几乎所有重要的超分子化学体系。从超分子体系的功能角度出发,分别介绍了阳离子络合主体、阴离子络合主体、中性络合主体,晶体工程、自组装、分子器件、生命现象和生物模拟等分支领域。涉及的超分子主体有冠醚、环糊精。杯芳烃。索烃,轮烷、环番。树枝状大分子等。

先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

教材:《超分子化学》,(英)斯蒂德,阿特伍德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目:

[1]《超分子化学:概念和展望》,(法)莱恩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课程编号:73012610精细化学品化学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任选课

周学时:2学时,总学时36学时

内容提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的调整归并,精细化工专业已涵盖在相近专业之内,其专业口径和业务范围有所拓宽。为适应新的形势,满足广大读者和有关院校课程内容设置的需要,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组织有关人员对该书进行了重新编写,删去了第二版中第二章从天然气和石油获得的化工产品、第三章除天然气和石油以外的化工产品的原料来源等章节,增加了基本精细有机合成原理、香料与香精、感光材料等章节,并对农用化学品、石油化学品、塑料助剂、食品用化学品等章节进行了重写和整理。
先修课程: 无

教材:《精细化工产品的合成及应用》,程侣柏,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8月,第三版

参考书目:

[1]《精细化学品化学》,周立国等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

[2]《精细化学品化学》,王明慧等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

[3]《精细化学品化学》,吴海霞等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


课程编号:73012611生物化学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任选课

周学时:2学时,总学时36学时

内容提要:全书共8章,包括:绪论、细胞和生物膜、蛋白质、酶、核酸、生物氧化和生物能、生物代谢、生物化学过程的调控。《生物化学(2)》较系统地介绍生物化学的基本内容、相关技术和发展趋势。根据化学和药学专业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培养目标,以及化学与生命科学相互渗透和融合的发展趋势,增加了与化学生物学相关的基础性和前瞻性内容,以及生物技术在化学和药学研究中的应用等,使本书在科学性、知识性和可读性等方面比第一版有了较大的提高。
先修课程: 无

教材:《生物化学》,古练权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月,第二版

参考书目:

[1]《生物化学》,查锡良等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七版

[2]《生物化学》,王希成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三版

[3]《生物化学》,李翠凤等编,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


课程编号:73012612波谱分析导论(Introduction to Spectral Analysis)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任选课

周学时:2学时,总学时36学时

内容提要:《有机波谱分析(3)》的第三版共分八章:电磁辐射与谱学基础、有机质谱、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红外与拉曼光谱、紫外与荧光光谱、谱图综合解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书中分别论述了电磁辐射与物质量子化能态间的相互作用、各谱学基本原理及实验方法,详细阐述了有机化合物结构与各谱特征信息之间的关系及各谱在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应用。书中收录了大量化合物的谱图和数表,以典型实例阐明谱图解析及化合物的结构推导。突出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独立或综合运用谱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书还对ESI-MSMALDI-FOFMSDEPT1H-1HCOSYDQFCOSY1H-13CCOSY的谱图特征、结构信息等,以实例进行由浅人深地讨论;对19F31P29SiNMR谱的特征及应用也进行了介绍。书中实例涉及有机、高分子、材料、分子识别及组装、生物大分子、光化学传感等。各章后附有习题。

先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教材:《有机波谱分析》, 孟令芝,龚淑玲 ,何永炳 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三版

参考书目:

[1]《有机结构分析》,薛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2年,修订版

[2]《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邹建平等主编,科学出版社,2005


课程编号:73012613纳米材料学(Nanomaterial Science)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任选课

周学时:2学时,总学时36学时

内容提要:书中介绍一些与纳米材料有关的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教科书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知识介绍的系统性——书中内容基本覆盖了纳米材料研究中所关注的主要领域,最后还有纳米材料科技论文英文撰写方面的知识介绍;(2)知识介绍的梯度性——既有较多基础性的知识介绍,也有部分科研新进展、新概念等提高性的内容;(3)知识介绍的趣味性——注重形象化比喻,并时常引入人文科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各章均附有一些相关插图。

先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

教材:《纳米材料学》, 汪信,刘孝恒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参考书目:

[1]《纳米材料学基础》,陈翌庆,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

[2]《纳米材料概论》,徐云龙,赵崇军,钱秀珍编著,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课程编号:73002614 环境化学(Environmental Chemistry)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任选课

周学时:2学时,总学时36学时

内容提要:全书共八章,包括绪论、大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受污染环境的修复和绿色化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以阐述污染物在大气、水、岩石、生物各圈层环境介质中迁移转化过程所涉及的污染化学问题及其效应为主线,较全面深入地阐明基本原理、环境化学相关交叉学科的知识。为进一步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和方针,增添了反映近年环境科学领域新发展且应用性较强的两个重要研究方向,即“受污染环境的修复”和“绿色化学”内容的介绍和讨论。本书密切结合我国乃至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在介绍基本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注意适当反映本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为便于阅读,本书每章均设有“内容提要及重点要求”,并列出一定数量的“思考题与习题”及“主要参考文献”,在书后特编有中英文关键词对照索引。

先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教材:《环境化学》, 戴树桂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二版

参考书目:

[1]《环境化学》,袁加程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环境化学》,董德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课程编号:73002615高分子化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Polymer Chemistry)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任选课

周学时:4学时,总学时36学时

内容提要:本教材共分11章,第1章绪论;第2章缩聚及其他逐步聚合反应;第3章自由基聚合反应;第4章离子型聚合和配位聚合;第5章共聚合反应;第6章聚合物的化学反应;第7章高分子的结构;第8章大分子的热运动、力学状态及其转变;第9章高分子固体的力学性质;第10章高分子溶液性质;第11章高分子的电性能、热性能以及光学性质。本教材主要介绍有关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知识(1)。第2~5章、第7章、第8章系统地阐述了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分子结构、分子运动等相关内容。以上内容是高分子科学的基础和核心,建议利用3050课时讲授完。第6章、第9~11章涉及高分子的分子结构、分子运动与高分子化合物的化学、溶液、力学、电性能、热性能及光学性质之间的关系,各章独立性相对较强,各专业在讲授时可根据需要进行增减。

先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教材:《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林尚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参考书目:

[1]《高分子化学》,潘祖仁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2]《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基础》,魏无际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课程编号:73002616胶体与表面化学(Colloid and Surface Chemistry)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任选课

周学时:4学时,总学时36学时

内容提要:介绍胶体的基本概念、制备和性质,界面现象和吸附,常用吸附剂的结构和性能,表面活性剂,乳状液,凝胶,气溶胶,膜等内容,并增补了胶体与表面化学领域新的研究成果及其应用(如纳米晶体、特殊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气溶胶、膜、流变性测定仪器等)

教材:《胶体与表面化学(第四版)》,沈钟,赵振国,康万利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目:

[1]《表面活性剂胶体与界面化学基础》,崔正刚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联系方式

学院办公室:0931-7970806

本科教务办公室:0931-7970144

研究生教务办公室:0931-7971851

团委办公室:0931-7971535